文/龚格尔
他死了,但是没人真的有这种感觉。只有在你静静沉思的时候,你才会想起这真的是一个事实。
那个无敌的MJ永远无敌于世,但那个孤单的MJ却孤单的死去了。
《爆炸新闻》(Breaking News)就这样没准备的出现在了我的耳边。先从一个职业音乐人的角度来解析一下吧。
开头的新闻墙intro,有几个小片段经过了细拼接,呈现出一种如同搓盘但又不同的重复效果。大卫芬奇的电影《The Game》扑面而来(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便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)。一下子就为曲子笼罩一层阴郁黑色的气氛。
歌曲的编曲方式,明显跳出了MJ的一贯作派。虽然鼓点一样猛烈,吉他音色如同《You Rock My World》翻版,但是,这次,MJ终于被迫接受了其他创作者的意见。
在80年代跟MJ一起风起云涌的麦当娜,在2000年以后,明显比MJ混的顺风顺水,为什么?因为她没有MJ的音乐天赋。但也正因为如此,麦当娜才能明智的在不同时期选择跟不同的音乐人合作,创作出时代中最引领潮流时尚的作品。MJ的才能是那么的广泛,注定了和他合作的音乐家只有听从他指挥的份。MJ是个奇才,但是从History开始,他的歌词越来越阴郁且富有浓重的敌视和抱怨色彩。唱法也从以前的刚柔并济开始向钢铁咆哮转化。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轨迹,我们不能说不好。但这种糟糕的精神状态不是大家购买他专辑的动力。
反观《爆炸新闻》,如果这是在MJ活着的时候做的,那么我们听到第二遍副歌时,已经会被他铺天盖地的怒吼所淹没。而现在,制作人尽量选择了MJ演唱时较为中性的演绎片段。且除掉了MJ惯用的大量的灵歌solo和口技。整体不再像以前的mj歌曲一样越往后越愤怒。取而代之的是在关键地点放置少量经典MJ标志声。整体编曲方式更加向经典曲目《JAM》靠拢。
作为一首小调歌曲,大量的半音音节和非MJ本人伴唱的加入,为曲子增添了巨大的新鲜感。这次MJ仿佛只是作为一个演唱者出现。而非制作人。这也许是MJ录制小样时,并非全情投入,素材录制量不够造成的。但结果是:MJ放开了对歌曲的全盘紧握,开始像做工作一样完成一首歌曲。
对于MJ来说,这个效果他一定不会满意。但对于市场来说,却是一次进步。
相信整张专辑出来后,这个感觉依然不会变。此时的MJ,已经是一个电子化的虚拟人物,为我们带来一场期待已久的音乐巨制。他将完美的符合时代需求,为我们带来我们最想听到,最前卫最新潮最棒的音乐。在他经典的MJ标志音的点缀下,层出不穷的新点子将会把其他活人打的溃不成军。整个世界,一定会为之震惊不已,他们会说:为什么我以前就没感觉他还有这个本事?因为这次,他的背后是无数艺术家的集体创作。而他则不得不尊重这些人对他的安排。
至于他本人怎么想,并不重要了。因为他已经孤独的死在那张大床上,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朋友。而他也不需要他们。因为他知道他们并不需要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