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梦舞诗话》(Dancing The Dream)
【简介】《梦舞诗话》是Michael Jackson于1992年发行的文集。Michael将它献给自己的母亲,其中的充满灵性的诗作和散文均是 Michael发自内心的感悟。Michael的文笔非常优美,每当你读完一段,你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想法。读它们所得到的感动,就如我们在Michael音乐里得到的感动一样。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彩色和黑白照片,影星伊丽莎白·泰勒(Elizabeth Taylor)为它写了精彩的引言。据很多人后来表示,当他们把其中的诗歌念给其他人听后,都得到了人们的齐声喝彩,并吸引了更多的人成为Michael Jackson迷。
出版商:双日出版社(DoubleDay--美国纽约 Bantam Doubleday Dell出版集团的分社)
出版日期: 1992年7月
ISBN书号: 0-385-42277-6
页数: 149
发行语种: 英语、中文、德语
网上中文版本,由 Keen / MJJCN 独家编辑发布!
深深感谢台湾的 玄杰 !
台湾译名:《舞梦》
翻译者:陈乐融
“意识凭借创作表达,我们住的这个世界是场创作者的舞蹈。舞者在注目中来来去去,而舞蹈留下。
“在许多次起舞的情况下,我感觉触到某种神圣之物,在那些时刻,我的灵魂飞翔,与万物合一。我变成星,也变成月,变成爱者与被爱者,胜利者与被征服者,主人与奴隶,变成歌手与歌曲,知者与知识。
“我继续跳着,永恒的创造之舞,创作者与创作融成完整的喜悦。
“我持续跳着、跳着…… 跳着,跳到只剩下……舞蹈。”
——麦可·杰克森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
《舞梦》是歌者麦可·杰克森的第二本书。书中描绘我们周遭的世界和我们每个人内在的宇宙,铺陈一名男子美妙的个人观点,令人着迷、发人深思。书中的散文和诗篇,主题纷陈,时而讨论创作力的问题,时而为全世界的儿童发言,时而描述高贵象族的灾难,但无论主题为何,麦可·杰克森的观察与关怀让我们了解到,信赖、爱与信心乃是美好生命的基石。
有的人不敢相信,他们竟然有能力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;有的人却拥抱着梦,深信自己的梦想将会触动我们所有的人。麦可·杰克森,心中有梦的男子——来,请分享他的梦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
作者简介:
麦可·杰克森,美国印第安那州人,自小便显露音乐及舞蹈的才华, 1980年代更成为普受全球欢迎的超级巨星。
麦可不但创下了摇滚音乐史上破天荒的唱片销售数字,并取得葛莱美奖十二项提名、八项大奖的空前记录,和一纸堪称有史以来最贵的艺人合约,他和玛丹娜(麦当娜)以一王一后之姿,掀起MTV视觉革命的世纪末狂潮,更具有不得不令人屏息注目的社会、传播、娱乐性价值。本书是这位举世瞩目的歌手、作曲家、表演艺术家,用诗般的笔触,向全球乐迷呈现了他少为人知的私密心事。
译者简介:
陈乐融,1962年生,广东新会人,国立成功大学土木系毕业。
曾任杂志、图书、唱片、生活情报研究等不同行业之规划、创意型工作。1987年开始为流行曲填词,88年开始写,89年主持电台节目迄今。
先后与果陀合作1998年《天使不夜城》改编剧本及作词、《Email情人》编剧、1997年《吻我吧娜娜》、1994年《新驯悍记》改编剧本、1995年《大鼻子情圣西哈诺》改编剧本及作词1962年生,祖籍广东新会,国立成功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历任天下杂志企划,久大文化公司企划主任,飞碟唱片研发室主任,飞碟唱片企宣部部长,行销处处长,董事长室协理。现任飞碟电台副总经理,一手参与创台节目及行销规划。
国内十年来最知名作词人之一,作品风靡华人地区,包括《潇洒走一回》《感恩的心》《再回首》《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》《为了爱梦一生》《天天想你》《一世情缘》《悲欢岁月》《随风而逝》《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》《我们有没有爱过》《它给我不同的快乐》《舍不得》《往事就是我的安慰》《爱到灰心》《我本善良》《对你爱不完》《逍遥游》《永远不回头》《让爱自由》等四百余首。
曾获金鼎奖最佳作词人奖,并三次入围金曲奖最佳作词人。自1989年主持广播节目单元,历经汉声,复兴,中广,亚洲之声,人人等电台,其中包括三个月的中广流行网"月光曲之另一种声音"单元,甚受好评。目前在FM921飞碟电台主持周日晚间9:00-11:00"大梦想家"及周日上午11:00-12:00"行销大赢家"两个风格迥异的节目。并陆续担任对海外播音的"亚洲之声"固定单元来宾。
已出版著作有:语丝《日安我的爱》《晚安我的爱》《初恋24小时》,散文《你情我愿》《寻找生命的活水源头》《用青春追梦的人》《枕头边的音乐会》,侦探小说《星座刑事之双子座的危险童话》,翻译《舞梦: 麦可杰克森的心灵冒险》等。并有电视剧本《台北爱情故事之爱情让人有点怪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
“人们问我怎么作音乐,我答说我只不过轻松地‘踏进去’——就像踏进去一条河,加入那水流。每一刻水中都有一首它自己的歌,而我停留在那儿,倾听。”——麦可·杰克森
《舞梦》书中有麦可·杰克森亲自撰写的诗与文,以及他个人收藏的上百幅照片、素描和绘画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《舞梦》
麦可·杰克森的心灵冒险
我以满心的爱
把这本书
献给
母亲
献给狄帕
——谢谢你带来的灵感,和爱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看麦可·杰克森
每次我听到麦可·杰克森这个名字,我总想到才气出众、熠熠的星光和最深的真情。我深信他跻身全球巨星之最,也是有史以来最有天份的音乐创作者。
使麦可更显独特的,是他从不曾因为他的成就和他所得到的喝彩,而改变他对别人的关怀、对亲友的爱,尤其是对世界各地儿童的关爱。
我觉得麦可像张石蕊试纸,不停地在吸收学习。他绝顶聪明到晴天潋滟。他也充满了好奇,想要从那些存活下来的、持续下去的人里面,挖掘宝藏;他并非全然属于这个星球。他的心,被一股想要创造出个脱俗、独一无二、天真无邪又充满智慧的麦可·杰克森这种情感所占据。我相信麦可吸引了每一个童心未泯的人。也有着我们都想获得并拥有的天真气质。
他有敏锐的机智,伶俐兼狡猾,——但这么形容他真有点奇怪,因为这会令人联想到邪恶,但他却是我所见过的最不邪恶的人之一。他是诚实不欺的化身,那是一种让他受苦的诚实,令他容易受到伤害。他是如此大方地付出到有时只剩下一丁点来保护自己的美丽内在。这就是我如此钟爱他的一点,也是使世界如是辨识他的一点。
喜欢麦可·杰克森的人是不分国籍、不分年龄的,他浑身的劲,充满着不可思议的旺盛活力,就音乐本身而言,他是高品质音乐制作的开拓者,也是高水准娱乐的先驱。什么叫天才?什么叫活的传说?什么叫超级巨星?答案就是麦可·杰克森。当你自以为了解了他,他却带来更多……
我认为他是地球上最完美的人之一,而且依我判断,他是真正的流行乐、摇滚乐、灵魂乐之王。
——伊丽莎白·泰勒
让梦起舞(自序)
“意识凭借创作表达,我们住的这个世界是场创作者的舞蹈。舞者在注目中来来去去,而舞蹈留下。
“在许多次起舞的情况下,我感觉触到某种神圣之物,在那些时刻,我的灵魂飞翔,与万物合一。我变成星,也变成月,变成爱者与被爱者,胜利者与被征服者,主人与奴隶,变成歌手与歌曲,知者与知识。
“我继续跳着,永恒的创造之舞,创作者与创作融成完整的喜悦。
“我持续跳着、跳着……跳着,跳到只剩下……舞蹈。”
——麦可·杰克森
译者序
习惯被麦可·杰克森眩异多姿的画面震动,被结实欢悦的节拍俘虏的人,看这本书,将走进另一个不熟知但清纯非常的世界——他的心灵世界。
论者曾就他的“神秘、疏离、童真”反复描述,举世风靡的摇滚巨星、流行音乐之王、MTV之王种种称号底面,隐约透露的竟仿佛是与平民大众有所远、更有所亲的生活意韵。
他不像一般媒体所报导的西方流行艺人,与绯闻、毒瘾、官司脱不了关系,他信奉安静的隐私生活,是白宫标榜的“杰出非裔美人”,绝少接受采访,买下披头士所有的词曲作品版权,发起“四海一家”赈济活动并投身其它种种公益事务。最常招待的客人是以《小鬼当家》窜红的麦考利·金,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在宽广的卧室看好莱坞旧片。
有人说他身为世界级艺人领袖及超级富翁,作这样的决定与安排并不为贵,但请你看看:流行乐界、剧场、影坛,又有几人如麦可·杰克森呢?有多少人愿意拿自己台下的一生作这样的经营?如果不是真的发于深心,有一股迫切想要与自己的信仰对话的勇气。
在这本由小故事、随笔散文、诗与歌词构成的文字本体,一百多帧从未发表特为拍摄的照片,穿梭结合的麦可·杰克森的第一本著作,是你认识他的另一种开始。
他从海边一只受污染的鸟羽,推想那只飞禽现在的下落,感叹我们对待“地球妈妈”像对待一幢出租公寓一般,随时准备弃她而去;从一个四岁而腿部残障的小女孩的笑颜中,看出孩子其实为我们准备了无穷的自爱的教诲,却被成人的偏见与愚昧平白牺牲。他还谈到天使,按照每个人对自我形象的认同而住在我们心中,我们怎么看自己,天使就扮成什么样子;谈到大象,从生物学一则观察结果,反讽地赋予了象族喻示人类的崇高使命。
细观麦可的种种主张,或出于寓言(如《口渴的鱼》、《男孩与枕头》),或出与直述,或极其意象化的诗(“他不可征服的甲胄是来自神恩的庇佑/无物能碰触/不受毒害/没有嘘声”),总结下来与西方近十数年来方兴未艾的“新时代运动”思潮大有关联。“新时代”倡言尊重“水瓶座”时代的来临,由追求社会、物质、科技面的进步,应该演进到注重心灵、精神层面的探索;台湾率先介绍“新时代思想”的作家、翻译家王季庆,曾提及“新时代”的积极正在于“找到超越人种、肤色、民族、国籍以及宗教派别的人类心灵的共通点。”
不管是强调我们皆为神的一部分(《当婴儿微笑》、《神》),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(《狂喜》、《光的天使》),肯定人生的意义(《当象群前进……》),道德的内在性(《神奇的小孩》),心身的健康是自然状态(《母亲》),环境保护(《地球行星》、《但心说“不!”》)或无条件的爱(《信任》、《我,你,我们》)等等,麦可·杰克森理直气和的文章中,处处吻合着“新时代思想”的骨干精髓。或许这是巧合,但我们确乎发现、窥看了他心内那光洁、关怀的天地。
虽然是第一次写书,这位国际巨星丝毫没有打算暴露一般“歌迷”对“偶像”渴望知道的事。没有就自己学歌习舞或坎坷荣耀之类自传体内容着墨,是他大胆执坳之处,但从《我怎么作音乐》和《生命之舞》一短一长两篇文字中,我们却能悄悄捕捉到他狡猾又真挚的形而上告白:
“ 人们问我怎么作音乐,我答说我只不过轻松地‘踏进去’——就像踏进去一条河,加入那水流。每一刻水中都有一首它自己的歌,而我停留在那儿,倾听。 ”
在这篇文章的开头,麦可破题即解答,却又什么都没说,极其抽象的形容,和有些人想象他会搬出音乐潮流或作曲演奏理论大相径庭,但也宣示了本书的一贯抒情本质。麦可接着请我们倾听“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,鸟儿私语,松鼠交骂,嫩枝爆裂在脚下”,只有当自然流注我们心中,我们彻彻底底地与宇宙的神秘律动合一,音乐(或说任何创意、感受与爱)才会生生不息。两百字的短章,好像什么诀窍也没透露,又好像奥秘尽在其中。
《生命之舞》则是精彩、跳跃的小说体散文。主人翁半夜被月球的磁场吸引,起身奔向海边,当大海同样受月球影响涨落,主人翁目睹了海豚和鲸鱼,在月光下闪耀如星座。“生命即光即爱”的神秘觉观,在此发扬得淋漓尽致,麦可不停地旋转,在狂野中维持最大的平衡,因为,至高处即是至低,无限运动中即是寂静。麦可说:“安静才是我真正的舞蹈”、“没被听到的音乐永不会死”——你可能抓到一些他的理念?
这就是麦可·杰克森。你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想起他的音乐和舞蹈,一边也可以渐渐了然许多过往他看似怪诞的事件。一再整容,是为了“漂白”自己,弃绝出身(包括肤色及性别);还是一项值得推敲的“观念艺术”,读完本书,也许你会有属于自己的想法。
仓促间接下这本书的任务,除了是时报的主编心岱小姐的盛情相邀,展读后被另个我所不认识的麦可·杰克森吸引,也是主因。透过他巨大的传播力,让众多我也信仰的秘方流传得更广,是小小的心愿。
初尝译事,谢谢家父陈超英的若干指正,好友林致怡、余致明、胡依嘉不吝提供协助,让这个梦实现得更快乐。
——陈乐融